鼻咽癌


從前,鼻咽癌被稱為「廣東癌」。這種因早期病徵不明顯而容易被忽略的癌病,特別容易侵犯南中國原居民。過去很多人都比較常吃鹹魚、梅菜等醃製類食物;可能因此導致鼻咽癌的高病發率,但隨着飲食習慣改變,病發率有下降趨勢。

鼻咽癌概況
二零二二年,鼻咽癌是香港為第十二常見癌症,同年錄得772宗新症,佔1.7%癌症死亡個案。患者大多是男性,每十萬人有16.5位男士及5.3位女士患病。

病因及高危因素
  • 家族病歷:鼻咽癌的遺傳性高,直系家屬曾患鼻咽癌的人士得病機會比一般人高。
  • 鼻咽癌過濾性病毒 (EBV) 感染:這種常見的病毒透過飛沬傳播,與某些人患上鼻咽癌有關。
  • 基因因素:研究顯示,某種基因排列的人士得病的風險會較高。
  • 飲食習慣:經常進食鹹魚、梅菜等醃製食物,可能會增加患上鼻咽癌的風險。


常見症狀
初期症狀包括:
  • 持續發現鼻涕或痰涎帶血
  • 耳脹痛、耳鳴、聽覺減退(尤其只在其中一邊)
  • 頸部淋巴結(即耳朵與下顎以下位置)脹大


嚴重期症狀包括:
  • 頭痛,面部麻木
  • 視覺模糊或看見影像重疊
  • 吞嚥困難、聲音沙啞


鼻咽癌的初期症狀容易被患者忽略,但如能及早發現及治療,其根治率可達九成以上。

醫生如何診斷?
醫生會為懷疑患上鼻咽癌的人士進行以下檢查:
  • 鼻咽鏡檢查:以柔軟而可彎曲的光學儀器插入鼻腔或口腔,檢查鼻咽,並可同時取出細胞或組織樣本作活組織檢查。
  • 活組織檢查:用顯微鏡檢驗鼻咽細胞是否有不正常的變化,檢定鼻咽癌是否導致頸部淋巴結脹大的主因,或檢查鼻咽癌是否已擴散至頸部的淋巴結。
  • 驗血:測試血清中是否有鼻咽癌過濾性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 (EBV-DNA) 及/或抗體 IgA-VCA。
  • 正電子及電腦雙融 (PET-CT) 掃描及磁力共振造影(MRI):其敏感度及準確度高於傳統的診斷方法,能有效驗出早期的鼻咽癌,及監察腫瘤的復發及擴散情況。


如何治療鼻咽癌?
以下療法可單獨使用,也可合併使用,視乎病情而定:
  • 放射治療:放射治療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療方法,當中首推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(IMRT),其好處是可調校射束的強度,能精確地以高劑量將腫瘤包圍,同時盡量避開正常組織。在鼻咽癌的局部控制及在正常器官功能的保留方面,IMRT的效用較大。本院現時採用最新高速螺旋放射治療 (Tomo HD) 治療癌症,劑量分佈更加優勝,能再進一步減低放射治療的副作用。
  • 化療:配合放射治療,清除頭頸及其他器官的癌細胞。
  • 外科手術:如在放射治療或化療後,癌腫依然存留或復發,可建議進行手術,這包括以立體定位放射手術(又稱X光刀)清理局部殘留。傳統外科手術也可應用於切除局部腫瘤及受影響的頸部淋巴結。


早期鼻咽癌只需用放射治療便足夠,但對於中後期的患者,則應採用混合治療。醫生會按照病人的病情計劃最適合的治療方法。

鼻咽癌普查
直系家屬曾患鼻咽癌的人士得病機會較一般人為高,而且彼此的病發年齡也通常相若,因此應在此年齡前五至十年定期檢查。一般患者的血清中都有鼻咽癌過濾性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 (EBV-DNA) 及抗體 IgAVCA,因此驗血是很有效的普查方法。

經普查發現之案例,一般近50%屬第一期;然而一旦出現臨床症狀,第一期個案則只有少於10%。故此,及早發現,乃治療之關鍵。

我們為家屬曾患鼻咽癌的人士提供普查套式計劃,包括基本身體檢查、錄取病歷、驗血測試 EBV-DNA及/或抗體 IgA-VCA 以及跟進服務,歡迎查詢。我們亦會提供相關教育,為病人及其家屬簡解癌病的症狀、診斷及治療。

預防鼻咽癌
鼻咽癌的高危因素當中,只有飲食習慣能透過後天改變。要預防鼻咽癌,應少吃醃製食物,多吃蔬菜水果,並定時運動,切勿吸煙,因為健康的生活習慣亦有助預防疾病。如屬鼻咽癌的高危人士,則應定期檢查,即使不幸患病,也能及早發現。

綜合腫瘤科中心的全面護理
綜合腫瘤科中心提供癌症普查、診斷及治療的一站式專業服務,並設有對患者及其家屬的支援及輔導服務。

我們更與香港大學合作推動持續醫學教育及發展,以求達到對癌症的最佳治療效果。

愈早驗出癌症,愈能有效治療。如您懷疑自己或身邊的人患上癌症,請莫遲疑,馬上聯絡我們安排檢查及診治。


Go Top registration